1 | 创新油藏渗流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基于Solidworks平台仿真实验系统开发 | 孙致学 | 石油工程学院 |
2 | 基于团队协作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 | 张雪松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3 | 《生产测井》课程实验内容设计与实践 | 杜庆军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4 | 数学物理方程类课程多样化教学模式探讨 | 付红斐 | 理学院 |
5 | 基于石油特色和工程意识培养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纪仁杰 | 机电工程学院 |
6 | 《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考核评价方法改革 | 蒋文春 | 化学工程学院 |
7 | 基于Aspen Plus的化工热力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丁 雪 | 化学工程学院 |
8 | 软件工程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共享体系架构和机制的研究 | 崔学荣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9 | 主述位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王 芳 | 文学院 |
10 | 基于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机器人课程教学改革 | 刘振东 | 石油工业训练中心 |
11 | 面向非信息类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体系改革 | 张 千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12 | 基于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的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创新研究—以我校行政管理专业为例 | 吕云涛 | 经济管理学院 |
13 | 数控实习与职业技能培训合成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 刘智飞 | 石油工业训练中心 |
14 |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贾军涛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15 | 基于WSR的石油高校《管理系统工程》课程体系重构研究 | 徐小峰 | 经济管理学院 |
16 | 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郭雅慧 | 理学院 |
17 |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师生情感缺失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 赵 宁 | 文学院 |
18 | 基于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 李美艳 | 机电工程学院 |
19 | 基于虚拟现实的机械类专业“立体”教学模式研究 | 金 涛 | 机电工程学院 |
20 | 《模式识别》课程双语教学研究 | 刘伟锋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21 | 因专业施教的程序设计语言(C)教学改革研究 | 李忠伟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22 | “三位一体”ERP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优化研究 | 孙金凤 | 经济管理学院 |
23 | 大学化学双语教学模式探索 | 刘大鹏 | 理学院 |
24 | 《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 | 张 会 | 理学院 |
25 | 行业办学特色下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 冷 凌 | 文学院 |
26 |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 孙继平 | 文学院 |
27 | 《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多元化教学方法研究 | 王武昌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28 | 基于差异化策略的《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教学研究与探索 | 邓晓刚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29 | 以教材改革为基础的材料物理教学改革探索 | 甄玉花 | 理学院 |
30 | “批判性读写论”视域下的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教学实证研究 | 曹砚黛 | 文学院 |
31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 王克霞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2 | 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优选及应用 | 宋述光 | 体育教学部 |
33 | 《石油地质勘探概论》教学内容组织与授课方法探索实践 | 李福来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34 |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国际化培养模式探索 | 黄建平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35 |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养体系下素质拓展教学模式的探索 | 齐 宁 | 石油工程学院 |
36 | 石油工程专业留学生教学模式探索 | 杨永飞 | 石油工程学院 |
37 | 理论力学考试改革探讨与实践 | 钮瑞艳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38 | 功能性训练进入大学体育课程与优化高体训练的研究 | 牛 静 | 体育教学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