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务处(荟萃学院)

教学周

关于做好2025年本科微专业学生报名工作的通知

发布者:杜金桥作者:发布时间:2025-05-28浏览次数:2924

各院部、各位同学:

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进一步促进学生跨学科知识交叉融合,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求,鼓励学生在修读主专业的同时,结合职业发展规划与兴趣方向自主修读微专业,现将 2025 年微专业学生报名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微专业介绍

微专业指围绕某一特定领域或技能,开设一组短周期、模块化的课程,具有快速响应产业需求、培养机制灵活的特点。通过系统化的微专业课程学习,不仅可以扩展学科视野,还可以针对性提升特定领域的专业技能,为未来职业发展积累竞争优势。

    二、招生微专业

本年度招生微专业共有19个(见附件1),具体招生要求详见各学院官网微专业招生简章。

    三、报名对象

学有余力的在籍本科生,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每位学生限修读一个微专业,同时要符合各微专业招生简章规定的有关条件。

四、报名和录取程序

1.报名时间:202563日—613日。

时间

内容

63日—65

学生进行第一轮报名

66日—68

学院进行第一轮遴选和录取

69日—611

根据剩余容量,学生进行第二轮报名

612日—613

学院进行第二轮遴选和录取

2.报名流程:学生登录教务系统(微专业管理-微专业报名)报名,填写《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微专业报名表》(见附件2)并上传报名表。

3.录取公示:各主办学院负责招生宣传、咨询报名、选拔、公示等事宜,并于614日前将2025年微专业录取学生汇总表(见附件3)报送教务处。微专业成班运行须录取人数超过15人(含15人)。

五、培养管理

1.通过教育部备案的微专业,可通过学信网查询。从2024级学生起,修读微专业可满足培养方案设置的4个跨学科学分的必要条件(具体以本专业培养方案为准)。

2.微专业运行纳入学校本科教学体系统一管理。微专业主办学院具体负责教学计划、课程编排、选课组织、考试安排、课程成绩、质量监控等日常运行管理工作。

3.开班时间为秋季学期,由主办学院单独开班授课,可采用线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授课时间一般为周末或晚上,避免与主修专业课程时间冲突。

4.微专业课程成绩以“微专”属性显示在成绩单上,与主修专业成绩分类管理。学生未达到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学分要求,其已修课程可认定为跨学科课程或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通识核心课程除外)。

5.学生须在主修专业毕业前,依据微专业培养方案修满课程学分。微专业毕业资格由微专业主办学院审核,报教务处备案,审核通过后由学校颁发微专业证书。

6.学生因学习兴趣转移等原因申请退出微专业时,须向微专业主办学院提出退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正式退出。

7.微专业实行学分制收费管理,课程费用按所选学分计费,学生中途退出或终止学业的,已缴纳的选课费不予退还。为鼓励学生修读微专业课程,对完成课程学习并取得证书者,学校给予减免10个学分学费的优惠。

六、其他

其他未尽事宜请联系相关学院或教务处教学研究科,联系人:杜金桥,电话:86981919,邮箱:dujinqiao@upc.edu.cn


附件:1.2025年招生微专业名单

      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微专业报名表

      3.2025年微专业录取学生汇总表



教务处

      2025528




附件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微专业报名表.docx附件3:2025年微专业录取学生汇总表.docx





附件1

2025年招生微专业名单

(具体招生简章点击专业名称查看)

序号

微专业名称

学院

招生计划

学分

修读学期

招生对象

专业面向

1

宝石学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20

15

4

大一、大二

全校所有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除外

2

智能地球物理探测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30

15

3

大一、大二

全校理工科专业(非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类专业)

3

智能油气工程

石油工程学院

30

15

3

大一、大二

全校所有专业(非石油工程类专业)

4

智能生物制造

化学化工学院

30

16

4

大一、大二

全校所有专业(非能源化学工程专业)

5

油气及新能源安全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

30

15

4

大二

全校所有专业(非安全工程类专业)

6

智慧管道工程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30

16

3

大一、大二

全校理工科专业(非能源储运类专业)

7

智慧能源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30

15

4

大一、大二

全校工科专业

8

无人机应用技术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30

14

4

大一、大二

全校所有专业

9

柔性电子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30

13

4

大一、大二

全校理工科专业

10

集成电路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50

15

4

大一、大二

全校理工科专业

11

量子信息科学

理学院

30

15

4

大一、大二

全校理工科专业

12

碳中和与能源系统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30

14

4

大一、大二

全校所有专业

13

数字营销

经济管理学院

50

16

4

大一、大二

全校所有专业(市场营销专业除外)

14

国际语言服务

外国语学院

30

15

3

大一、大二

全校专业(英语专业除外)

15

区域国别文化

外国语学院

20

15

3

大一、大二

全校所有专业

16

语言康复

外国语学院

15

15

4

大一、大二

全校所有专业

17

融媒体创作

文法学院

30

15

4

大一、大二

全校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

18

能源治理与法律

文法学院

30

16

3

大一、大二

全校专业(法学专业除外)

19

AI机器人

石油工业训练中心

30

14

3

大一、大二

全校理工科专业